[2025年7月29日] 2025年「品牌选举」正式启动 「香港企业ESG发展现状与动向调查分析报告2025」结果发表
香港品牌发展局(品牌局)与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厂商会)今日(7月2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新一届「品牌选举」正式展开,同时发表第二份「香港企业ESG发展现状与动向调查分析报告」。
厂商会会长卢金荣致辞时表示,环境、社会与企业管治(ESG)已成为全球发展战略及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香港更具备发展为区域ESG服务中心的独特优势。为完善本地ESG生态、提升企业实践能力,厂商会与品牌局先后推出「ESG约章」及「香港ESG奖」,为企业提供实践指引与支援,并表彰表现卓越的先行者。他续指,ESG理念与品牌局倡导的「新质品牌力」一脉相承,强调高标准、高增值与绿色发展,而「品牌选举」正是激发和弘扬具香港特色的「新质品牌力」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2025年「品牌选举」正式启动
由厂商会及品牌局合办的2025年度「品牌选举」现正接受报名,截止日期为8月31日。「香港名牌选举暨香港服务名牌选举」及「香港新星品牌选举暨香港新星服务品牌选举」的初赛及决赛将于11月至翌年1月期间进行。大会很荣幸邀得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常任秘书长黄少珠、商经局副局长陈百里及工业贸易署署长廖广翔担任各选举的评审团主席。
此外,「香港名牌十年成就奖」、「香港服务名牌十年成就奖」,以及最高殊荣「香港杰出品牌领袖奖」的预选及提名程序亦已同步展开。
颁奖典礼暨庆祝晚宴则谨定于2026年2月3日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并邀得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担任主礼嘉宾。
「香港企业ESG发展现状与动向调查分析报告2025」结果
品牌局连续第二年进行有关香港企业ESG 发展现状与动向的研究,调查对象为2025年首五个月内续签「ESG约章」的其中328家企业,品牌局主席陈家伟介绍报告的内容。重点如下:
- 多线推进策略仍是业界主流:企业在约章中承诺未来一年推行的ESG行动数量虽较去年略降,但平均每个企业仍于三大领域(E、S、G)规划7至10项措施,加之逾六成企业表示将于三方面同时推行多于3项措施,反映业界普遍采取「多线推进」、「齐头并进」的策略。
- 热门措施集中于S与G领域:在「十大热门措施」中,属于S与G的措施分别占5项和3项,E仅有2项。其中,与供应商、投资者及其他业务伙伴维持良好关系首次晋身未来一年拟推行的「十大热门措施」;这或喻示了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采取「由内而外」路径,逐步将工作重点从提升内部凝聚力延展至强化与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关系。
- 不同行业与企业类型推行ESG的策略存显著差异:上市公司较倾向投资环保科技及设备,非上市公司则偏好无纸化等低门槛措施。建筑工程业在多项ESG的实践中表现领先于其他行业,例如减少碳排放及实施碳审计、推广物料节省及循环再用,以及申请职安健等ESG相关认证及认可计划;这或与该行业在ESG标准方面的技术完备性较高有密切关系。
研究团队进一步向该批企业进行「香港企业ESG 发展意向」问卷调查,获321家公司回应。
- 对ESG的关注度持续高企:近九成回应公司表明对ESG的关注程度呈「显著上升」或「上升」,逾八成回应公司指未来一年向ESG领域投入的人力、财力资源将「显著上升」或「上升」;他们对行业风气与社会氛围的看法亦十分接近,反映社会各界对ESG持续高度关注并能「言出必行」。回应公司预期未来一年用于发展ESG的资源将均衡地投向E、S、G这三大范畴。
- ESG助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回应公司高度认同推行ESG能为公司带来多方面裨益,包括提升企业和品牌形象、增加品牌的价值、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切合公司的发展理念及经营方针等。这些与公司和品牌形象有关的「价值维度」因素,影响力更高于「利益维度」因素,例如节省营运成本、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商业/经济利益、强化供应链上的合作关系及扩展业务增长空间和商机等。可见,ESG对品牌形象和价值的正面作用尤为显著。
- 内外因素齐驱动企业发展ESG:许多回应公司表示冀望透过引入ESG元素来提升品牌和企业形象;驱使他们发展ESG的因素还包括探索新质生产力和未来路向、改善经营绩效、满足商业伙伴的要求、应对法例及合规要求、以及配合消费者对ESG的重视。这些驱动企业发展ESG的因素可被归类为「外部压力」与「内在机遇」两大组别,而且后者比前者具更强的解释力,反映本港企业推行ESG的动机更多出于把握发展机遇的内生追求。超过八成的回应公司表示会参加ESG相关的嘉许、认证及奖励计划,藉此提升公司的形象和开展品牌推广。亦有超过八成企业选择以加强学习培训来提升自身的ESG发展能力。
- 企业冀获更大支援:三大履行ESG的挑战是数据收集不易、认知不足和资金限制,有81%企业表示将加强ESG培训以提升能力及补足短板,惟仍希望政府及社团能提供更大支持。
- 政策建议:香港企业的ESG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建议政府从标准建设、能力培育与资助支持三方面加强推动,包括:加快建立本地ESG审核与认可制度、促进与国际标准接轨;财税方面建议提供利得税双倍扣除、资助非牟利机构与设立专项基金;同时应推动研究、教育与嘉许活动,制定适用于各行业的《中小企业ESG路线图》,并设立「ESG数据资源中心」,建立行业化评价框架。政府亦应联同业界,整合本港金融、会计、法律与品牌管理等优势,拓展ESG专业服务,巩固香港在ESG标准与能力上的领先地位。
品牌局主席陈家伟表示,越来越多香港企业重视ESG,关键在于将理念落实于日常营运与业务策略之中。本次研究揭示了业界「先行者」的实践路径,值得借鉴。他建议,中小企可由「见效快」的S与G措施入手,如无纸化、减碳行动等,以回应绿色转型需求。业界亦可透过培训、认证、标杆学习等方式,加强「ESG+品牌」的协同发展。
发布会上,品牌局还邀得两位2024年「品牌选举」的得奖公司代表分享ESG实践经验,分别是大埔振兴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岳成先生(得奖品牌为「大埔振兴肉丸」)及创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人暨行政总裁朱毅豪教授(得奖品牌为「i2Cool」)。
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嘉宾尚包括:厂商会副会长兼品牌局荣誉主席黄家和、品牌局副主席骆百强、黄伟鸿、吴清焕和孙荣良、一众品牌局顾问及理事,以及赞助商及义务核数师代表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