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中心

  1. 首頁
  2. 資源中心
  3. 研究
  4. 品牌論語

《施政報告》助香港品牌逆風啟航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這份長達38,000字的施政藍圖內容翔實,既回應當前經濟民生迫切需求,亦前瞻部署香港長遠競爭力的提升策略。更令筆者振奮的是,《施政報告》明確提出多項針對性措施,助力香港品牌加快「走出去」,並積極培育具香港特色的「新質品牌力」,值得業界支持和期待。

        當前,香港企業正面對內外雙重挑戰。對內,港人北上消費熱潮持續和旅客消費模式轉變,為零售市道構成壓力;對外,主要經濟體表現疲弱,美國關稅政策未明,令企業的海外業務受壓。在此背景下,業界必須加快市場多元化與轉型革新,提升競爭力,方能於逆勢中穩健前行。

        因此,品牌局歡迎《施政報告》配合業界發展需要,提出多項支援品牌「出海」措施,例如向BUD專項基金注資14.3億元,並將資助範圍擴展至沙特阿拉伯、匈牙利、哈薩克等八個「一帶一路」新興市場。這些市場潛力雄厚,是不少港商尚未充分開發的「新藍海」,新措施能幫助港商更有效布局「全球南方」市場,搶佔先機。

        筆者也樂見《施政報告》提出,貿發局將於未來三年在內地和東盟電商市場舉行「香港好物節」。這種集體推廣、抱團出海的模式能讓企業以較低成本提升海內外知名度,高效打開新市場。此外,信保局將擴大對本港電商於不同平台的融資支援,並擴展免費買家信用調查服務的覆蓋範圍。這些措施直擊品牌「出海」在資金與風險管理方面的痛點,讓香港品牌更自信地邁向國際舞台。

        除了拓展市場觸及面,行政長官亦提出多項措施,從內涵上深化香港品牌的文化價值與體驗層次。這包括進一步打造新景點,推動香港工業品牌旅遊,筆者對此十分支持。透過讓旅客及市民親身走進生產現場,感受「香港製造」的最新面貌,不僅可豐富旅遊體驗,亦為企業提供嶄新的品牌敘事平台。首批獲政府納入香港「工業旅遊」項目的4個品牌中,有3個為品牌局的會員,亦有愈來愈多業界朋友表示有意參與。不過,發展「工業旅遊」或涉及設施改動及地契用途調整,筆者建議當局進一步為工廈活化「拆牆鬆綁」,並設立專項扶持計劃,以鼓勵更多企業投身其中。

        此外,在香園圍口岸發展食品產業園的規劃建議同樣具有戰略意義。食品製造業向來是香港優勢產業,以嚴謹標準、可靠質量與創新能力,深受海內外消費者青睞。根據品牌局2021年的調查,「食品/飲料」正正位列最受大灣區消費者歡迎的香港產品前三名,且具備顯著溢價能力。

        筆者認為,政府可考慮將該產業園打造成為首個港版「專精特新產業園」,吸引本地和區域內的食品品牌、研發機構、中試平台、檢測認證機構入駐,構建從研發、生產到營銷的完整產業生態圈。未來產業園可結合香港在品牌策劃、市場推廣方面的專業優勢和經驗,加強在內地與海外市場的整體宣傳,筆者深信「香港製造」與「香港品牌」的強強聯手,必將凝聚成為更具市場號召力的「合金生產力」。

        品牌局作為專注推廣香港品牌發展的機構,一直與特區政府緊密合作,幫助香港品牌走進灣區、輻射全國、邁向國際。就在日前,我們聯同大灣區辦公室於深圳舉辦「香港.進.品牌大灣區」午餐研討會,協助港商為開拓內銷市場做好準備。未來我們將繼續發揮引領者的角色,積極配合《施政報告》的政策方向,協助業界加快品牌創建和增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