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推動香港企業ESG發展的政策建議
香港企業:
- 各行各業和社會的熱烈「追捧」,構成了有利於ESG理念在香港落地和付諸實踐的良好氛圍,亦發揮起鞭策作用。隨著實踐ESG躍升為企業鞏固和提高巿場競爭地位的一項「軟實力」,業界特別是中小企業應坐言起行,加緊擁抱ESG。
- 實踐ESG有助於強化企業的品牌價值與形象,業界可考慮採用「ESG +香港品牌」的策略,以「講心」促「講金」,借助ESG活動的正向外溢效應,為自己的品牌加持,更可由此而提升企業形象、導入新增客群、創造「另類」的推廣手法,激發出「新質品牌力」。
- 企業宜從多方面著手、策略性地推行ESG;除了盡可能在E、S、G三大領域齊齊「發力」之外,更應將ESG視為一種新型價值觀和公司文化的標桿,融匯貫通於業務策略與運作的每個環節。
- 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在現階段可將工作重心向S(社會責任)和G(公司管治)這兩方面特別是S傾斜;更可考慮以關愛員工和強化內部制度作為提升ESG表現的切入點和「短平快」之選。
特區政府:
- 業界推行環保措施的方向往往與當前本港的重點環保政策相呼應;政府在宣傳環保政策時可將其提升到ESG的高度,有助爭取業界與市民的共識和支持,提高有關政策的社會接受度。
- 政府的引導與支援對香港 ESG的發展至為重要。除了提供財稅支持措施之外,政府更應投入資源促進本地ESG的「標準建設」與「能力構建」。
- 政府宜制定鼓勵性政策特別是提供資助、扣稅等財務誘因。例如,透過「環保和自然保育基金」或者設立類似「清潔生產伙伴計劃」的專項資助計劃,以配對基金的形式資助中小企業推行提升ESG 表現的項目。
- 政府可委派明確的部門,以負責統籌本地ESG發展的事宜和開展跨部門的政策協調。
- 支持商會等機構舉辦ESG 相關的研究、培訓和推廣活動。
- 推進政、商、學、研的協同合作,加緊在本港建立ESG相關的審核、認可、激勵制度和服務體系,特別是產品層面的碳審計和綠色標籤。
- 透過推動「ESG ×香港服務」的聯乘打造出新質生產力,催生香港專業服務產業的新業態,開啟以「香港標準」促進大灣區和內地高品質發展的新維度。
返回